鹤山市人民政府

国徽

鹤山市人民政府

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
“节制家”:家庭教育中爱与理解的对话智慧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】 【 关闭
分享到:

  欢迎收听收看鹤山市教育系统《“唱”谈心声》栏目第6期,本期的主题是《“节制家”:家庭教育中爱与理解的对话智慧》。

  一、生活小调查:“节制”难题

  在家庭教育中,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独特的“节制”挑战,比如爱得太满怕宠坏,管得太严怕伤害…以下是家长们常见的困惑,看看您家属于哪一种?  

  1. “时间节制”难题——孩子拖延失控

  【典型场景】

  →“说好只玩半小时手机,结果一拖再拖,玩了2个小时手机,作业还要没完成!”  

  →“快起床,校车还有10分钟就到。每次出门前都要催100遍,上学总迟到…”  

  →“上周的兴趣班你已经说不想去,你这周又肚子痛不去上!”

  2. “情绪节制”难题——一点就炸的青春期

  【典型场景】 

  →“问一句‘作业写完了吗’就摔门!”

  →“你那个同学经常带你打游戏,少跟他玩。” 

  →“批评他一句,顶回十句,根本没法沟通…”  

  3. “期待节制”难题——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  

  【典型场景】

  →“孩子想当电竞选手,但成绩一塌糊涂…”  

  →“中职生想创业,可社会哪有那么简单?”  

  →“学艺术要有天赋才行,花销也不少,还是老老实实选个文科/理科吧。”

  4. “物质节制”难题——永远填不满的欲望  

  【典型场景】

  →“题目简单才考这点分数,还好意思要奖励?”

  →“看到同学有新球鞋就非要买,明明刚买过!”  

  →“不给买就哭闹打滚,公共场合特别尴尬…”  

  二、听见TA的全世界: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

  最近一位高中生坦白:“父母对我唯一有用的教育方法”的视频走红了。在家庭生活里,节制并非是对爱的约束,而是用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去表达爱、理解爱,让爱双向奔赴。下面,就来听听不同年龄段孩子那些充满爱与思考的话语。

  (一)小学生:童言无忌中的爱与误解

  玩耍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。家长不妨在学习和玩乐间找到平衡,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,让他们感受到爱不是束缚,而是支持与陪伴。

  (二)初中生:成长的烦恼与爱的碰撞

  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。当孩子遭遇问题时,家长节制自己急于评判的冲动,先倾听孩子的心声,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,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担当。

  (三)高中生(中职生):梦想的追求与爱的迷茫

  站在人生重要节点,高中生(中职生)有了自己对未来的思考。家长节制过度的担忧,尊重孩子的梦想,给予鼓励与引导,让孩子在逐梦路上感受到家庭的强大后盾。

  三、教育手记:爱的节制之道

  “爱”与“节制”并非对立,而是相辅相成。真正的爱,不是放任,也不是控制,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,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空间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需要不同的“节制智慧”。

  (一)小学生:时间节制——在规则与自由间找平衡

  1.抓住重点:让孩子体验“自律的甜头”  。

  2.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:孩子天性爱玩,但缺乏时间观念,容易拖延或抗拒学习。  

  3.实施节制之道:

  1分段管理:可以采用“番茄钟”的模式(学习25分钟+休息5分钟),合理安排学习时间,避免长时间枯燥学习。  

  (2)有限选择:比如要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,可以说:“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语文?”玩手机想限制时间,可以说:“玩15分钟还是20分钟?”让孩子感受到自主权。  

  (3)契约精神:约定好的规则要温柔坚定地执行,比如“玩到6点必须回家”“手机玩到几点就必须上交”“作业需要几点前要完成”等等,避免讨价还价。  

  4. 家长忌语:

  ?ד就知道玩!作业写不完别想出去!”  

  ?“妈妈相信你能安排好时间,玩得开心,学得专心。”  

  (二)初中生:情绪节制——给冲动一个缓冲带

  1.抓住重点:先处理情绪,再解决问题。  

  2.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:青春期情绪波动大,亲子沟通容易“一点就炸”。  

  3.实施节制之道: 

  1按下暂停键:当孩子顶撞时,不说“你凭什么这样对我”,而是“我们现在都冷静一下,10分钟后再谈”。  

  (2)倾听代替评判: 用“嗯,然后呢?”鼓励表达,而非打断说“你不对”。  

  (3)共同制定规则: 涉及手机使用、交友等敏感话题时,让孩子参与讨论解决方案。  

  4.家长忌语:

  ?ד你这是什么态度!我是为你好!”  

  ?我理解你很生气,但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沟通。”  

  (三)高中生(中职生):期待节制——在理想与现实间搭桥

  1.抓住重点:用支持代替否定。  

  2.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:孩子开始规划未来,但家长担忧选择“不切实际”。  

  3.实施节制之道: 

  1信息共享:不说“学艺术没出路”,而是“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就业情况”。  

  (2)小步试错:允许孩子用假期尝试兴趣领域(如实习、短期课程),积累真实体验。  

  3长远视角:强调“无论选择哪条路,坚持和努力才是关键”。  

  4.家长忌语:

  ?ד你迟早会后悔!”  

  ?“你的梦想很重要,我们一起想想怎么实现它。”  

  孩子向往自由、渴望被理解,父母期盼孩子顺遂、健康成长。其实,爱需要双方共同经营。父母节制自己的焦虑、急切,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,如此,爱才能在家庭中畅通无阻,温暖每一个角落。

  爱是土壤,节制是园丁的剪刀。修剪不是为了伤害,而是为了让生命更好地生长。